首页>热点 > >正文

环球热门:奋力书写治水护水新答卷 合肥深入开展水环境大排查大整治

大自然孕育了河流,河流又哺育了城市。自古以来,城市的兴起与繁华都和河流的繁衍有着鱼水相依的不解之缘。

近年来,合肥迎难而上,深入开展水环境大排查大整治,凭借着笃定、勇气和智慧,多措并举、精准施策,奋力书写治水护水新答卷。2022年,合肥20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,其中7个优于考核标准,水体优良比例85%,优于年度目标5个百分点。


(资料图片)

守护“母亲河”

南淝河是合肥的“母亲河”。曾几何时,南淝河背着氮磷超标、总磷超标的沉重负担。

“母亲河”蒙尘,让合肥决心铁腕治水。2017年,《南淝河水体达标方案》公布。

方案在流域污染源详查基础上,梳理出南淝河污水处理能力不匹配、雨污分流不彻底、城市初期雨水污染等具体问题,提出了污水处理厂扩建、提标,支流综合治理,初期雨水调蓄等22项治污项目。

这些项目的实施,让南淝河水质持续改善,施口国考断面水质2020年成功消除劣Ⅴ类,2021年均值达到Ⅳ类。2022年1~3月,南淝河施口断面水质逐月稳定达标,均值保持Ⅳ类,氨氮浓度较2021年同期下降11.9%。

如今,分散于南淝河干支流上,30多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点每天都会准点报送水质实时数据。“这些水质自动监测站点覆盖南淝河流域干流及一、二级支流上所有跨县(区)、开发区行政边界断面,如果发现某一区段水质变差,会进行预警通报。”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配合南淝河水污染预警溯源精细化监管系统,能做到全面提升河道水质实时预警监测和分析溯源能力。”

“不让一滴污水流入”

去年年底,引江济淮工程实现试通水通航,在长江与淮河历史性“牵手”的背后,有一段合肥治水的故事。

在引江济淮工程中,位于安徽肥西县的派河段,是运河跨越江淮分水岭实现江淮沟通的关键一段。如今,站在高大壮观的派河口泵站,可以望见派河的一汪清水正一路向北缓缓流淌,汇入皖北人民的“大水缸”。

派河水质对引江济淮工程和巢湖的水质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。为了让沿岸人民喝上干净的“引调水”,水质是“天大的事”。

号角声起,一场轰轰烈烈的派河治理战打响。“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派河”,是合肥人民许下的郑重承诺。

去年3月8日,派河流域河长制专项行动启动会召开,派河专班围绕水环境治理核心任务,从水资源保护、水域岸线管理、水污染防治、水环境治理等方面,组织了对派河“一干十支”全面摸排和污染溯源,对生态环境领域“大起底”问题清单进行逐一攻破。

为保证引江济淮航道通水后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,合肥在对地下排水管网进行全方位“体检”和“手术”的同时,开展了派河流域污染源专项排查行动。“我们对派河流域300多个排污口进行全面摸排,一个不少全采样监测,摸清底数,做到立查立改。”市水务局河长制工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“不让一滴污水流入”,合肥倾力守护这条江淮运河上的黄金生态廊道,在治水征途上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·本报记者 潘子璇·

标签: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