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热点 > >正文

在考验中不断成长!以底线思维,应对不可预见的“极限”情况

原标题:以底线思维,应对不可预见的各种“极限”

“杜苏芮”残余环流一路北上,京津冀地区迎来极端降雨天气。极端雨情带来极端汛情,接踵而至的突发情况,也给城市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。


【资料图】

作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史上第二个暴雨红色预警,本轮降水的量级相当惊人。就目前来看,此次降雨不仅雨量大,且输出稳定,也由此诱发了不少次生灾害,北京房山、门头沟等地山区,还发生了塌方和山洪等灾害。

为安全度汛,有关方面在暴雨突袭之前,就已经将防汛作为最突出重要的工作。但面对极端降雨,还是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。比如除了局部城市内涝、交通受阻之外,个别地方还一度出现停水停电。接下来,及时查漏补缺,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,填补可能存在的漏洞,方能更好守护我们这座城市的安全。

越是极端情况,越能暴露出很多平常“不会出现”的问题。正如每款新飞机在交付前都会接受高温、低温、雨雪等极端气候测试,类似“以残酷换安全”的检验方案,为的就是穷尽那些大概率不会发生的状况,以确保飞机各个部位安全可靠。超大城市也是同理,运行中的未知风险越极端,发生概率就越低,然而由此引发的连锁危难并不小。

当然,灾害总是无常,城市治理不可能总去做这样的“极限测试”,也很难做到一切基础设施配置都按照极端状况来设计安排。这也是需要客观认知的现实。

面对极端情况,如何才能打一场有准备之仗?从过去的案例中汲取经验是很重要的一条。

就拿本轮暴雨来说,北京在各个易积水路段都设置了专人职守,极大保障了市民生命安全。再如,位于房山的北下寺村涨水明显、突发山洪,而该村按照要求已提前转移受威胁人员,此次山洪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

可以说,每一场极端天气,都是检验和提升城市运行能力的关键节点,这套“提前预警、提前部署”的工作路径,恰恰是从过去种种磨炼中总结出的有效经验。凡事多想在前面,做最坏的打算、做最足的准备、作最快的反应,这既是应对风险的必然要求,也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理性认知。

极端高温、暴雨频发,无处不在的风险,再次推热了建设“韧性城市”这一话题。而让城市更具韧性、更加安全,依靠的并不仅仅是钢筋水泥与大堤大坝,更在于用危机意识、底线思维应对不可预见的“万一可能”。

过去的诸多教训警示我们,很多时候,风险就来自于那些“没想到”的细节,很多短板漏洞就在细节之中,在群众的家门口。开展工作时宁可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,把形势考虑得更严峻一些,也决不能抱有一丝侥幸心理与麻痹大意。而这方面,既考验治理者预案推演、快速反应、高效动员的能力,同样少不了广大市民的警觉与配合。每个人树立风险意识、提高避险能力,我们才能共同筑牢安全防线。

“杜苏芮”余波尚在,今年第6号台风“卡努”正接力来袭,未来一段时间,类似“任性”的极端天气,或许还将再次发生。城市就是在一场场考验中不断成长,事前充分预案、做好各项工作、共同应对挑战,就是我们能够把握的最大确定性。

来源:长安街知事

标签:

相关阅读

精选文章

精选图片